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 5月1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文,為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管,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嚴厲打擊固體飲料、壓片糖果、代用茶等特殊形態或包裝形式的食品非法添加、虛假宣傳、違規銷售等違法違規行為,市場監管總局決定開展專項整治工作。
通知明確,此次專項整治的對象主要為企業名稱中含有“生物”“科技”“醫藥”“營養”等字樣的,獲證類別為飲料、糖果、果凍、代用茶、茶制品、其他酒、蜜餞、水果制品、水產制品和其他食品的食品生產者及委托生產者。以及母嬰店、醫院及其附近的食品銷售單位、相關食品生產者直銷網點、線上銷售渠道以及面向老年、病弱群體的“保健”類店鋪等食品經營者。
整治的違法違規行為包括四類: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或超出許可范圍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生產經營未按規定注冊、備案的特殊食品。生產經營非法添加非食品原料、非食用物質、藥品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食品標簽、說明書明示或暗示具有疾病預防、治療及保健功能,利用包括廣告、會議、講座、健康咨詢在內的任何方式對食品進行虛假宣傳的行為。利用網絡、會議營銷、電話營銷、直銷等方式違法營銷食品,將普通食品與特殊食品進行混放銷售、以普通食品冒充特殊食品銷售等違規銷售行為。
整治措施從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對生產經營情況和生產經營的食品開展全面自查,加強監督檢查和抽檢監測,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展開。在全面自查方面,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從生產許可情況、過程控制情況、非法添加情況、標簽標識情況、宣傳和銷售情況入手,比如是否持續保持食品生產許可條件,是否以固體飲料等許可類別超范圍生產嬰幼兒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
通知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結合許可工作,對整治對象進行全面梳理,掌握產品名稱、執行標準、原料使用、適用人群、包裝或食用形式、委托生產等情況。要結合企業自查情況,重點檢查企業是否超許可范圍生產經營,原料是否合法合規,采購、投料等記錄是否真實,是否非法添加,標簽標識是否虛假,是否非法銷售和虛假宣傳等。對發現涉嫌非法添加、非法聲稱產品功效的產品,要及時進行核查,嚴防嚴控食品安全風險。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抽檢監測,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要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對檢查和抽檢監測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依法處置,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加大處罰力度,落實違法行為“處罰到人”。涉及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等法律法規的,要實施聯合懲戒。涉嫌犯罪的,及時移交公安機關。
據了解,此次專項整治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20年7月31日前,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開展自查,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風險。第二階段為2020年8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開展集中整治,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第三階段為2020年11月,對專項整治工作進行總結,完善相關工作制度措施。
|